导论之四 集部学习笔记
集部基本上就是文学作品,是我们最熟悉的。李白杜甫的诗歌,唐宋八大家的文章,都属于集部。
古籍六分法的时候,集部的地位挺高的,六类中排到第三。当时没有集部这个概念,辞赋就对应集部。
重视辞赋,因为它在政治上诱实用功能。贵族社交要用到辞赋,民众用歌诗表达心声。统治者需要这类作品来了解民情。
集部的文学作品,作为古代文人圈子交际的精神密码,可以带来许多微妙的愉悦。
诗歌、散文、戏剧和小说是所谓四大文学体裁。
在中国古人的分类里,戏剧和小说没有什么分量。对诗歌和散文的理解,也和现在不同。
《四库全书》里,楚辞是单列的,这是看重了它的老资格。往下是别集,就是个人作品集。再往下是总集。别集、总集里收录的作品,以诗、文为主。最后是词曲,即宋词元曲之类。
词叫诗余,曲的地位又低于词。把词曲放在四库全书的最后位置,是“其得其失,无足轻重,姑附存以备一格而已。”
杂剧、传奇没有,聊斋这样的小说,更不要说白话长篇小说,都不会收进集部。
我们现在的文学观来自西方。和前面说的史学、诸子学一样,西方影响已经是现代中国血脉的一部分了。
四大文学体裁,本不是中国传统的观念。有些中国古人重视的文体,西方文学传统没有,不在四大体裁之列,现在中国人也跟着不重视了。
先说散文,现代人重视,古人更重视,唐宋八大家,是一个散文家的组合;现在还常用诸子散文,史传散文这个筐,把属于子部、史部的东西也装进来。
其次诗歌,按照西方传统,诗歌分史诗和抒情诗,中国古代诗歌,基本上没有史诗,只有抒情诗。我们说杜甫的诗是史诗,但跟西方的史诗动辄几万行,完全是两回事。
最后看戏剧,古希腊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戏剧,埃斯库罗斯、索福克勒斯、欧里皮德斯三大悲剧家彪炳史册,地位崇高。中国没有对应的人物。
文艺复兴后,欧洲各国都有出色的戏剧作家,尤其是英国,莎士比亚成了英国文学的象征,中国古代哪个戏剧家有这等尊崇的地位?所以《四库全书》里根本不收戏剧。
再然后是小说,伟大的十九世纪的经典长篇小说,代表着西方文学的最高成就,而小说在中国,处于传统文化当中鄙视链的最底端。很多人写小说都不好意思承认。如《金瓶梅》、《红楼梦》,小说作者是谁,莫衷一是。
我们可以发现,实际上今天的文学史,是按照西方的评判标准,讨论中国的传统文学。
中国传统上不管实用功能还是趣味角度都相当高地位的赋和骈文,在西方找不到对应的作品,现在基本没人会写,更少人谈论了。
西方重视小说,我们也跟着重视。四大名著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,这在古人那里是不可想象的。
梁启超最瞧不起中国传统的小说,可是他也说:“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。”“欲新一国之民,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”。直到今天,中国影响力最大,最有分量的文学奖,矛盾文学奖,就是颁给长篇小说的。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登录。
One reply on “导论四:集部学习笔记”
资料留存,谢绝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