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襄公实际上是个很有能力的君王,但他即位以来,齐国一直是有隐患的。春秋初年, 各诸侯国都发生了手足相残的事,齐国也不例外,但威胁并不来自亲兄弟,他有个堂兄弟叫公孙无知,老国君齐僖公很宠爱他,给他跟襄公一样的待遇。襄公即位后,变着法子排挤公孙无知,但公孙无知的势力已经很大了,所以他的问题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。
齐襄公之死
鲁庄公八年,齐襄公已经做了11年国君了,这年七月,他派了两名大夫,去监视公孙无知。派任务的时候,齐襄公说“及瓜而代”,七月份是瓜成熟的季节,也叫瓜时。七月去,叫“瓜时而往”,明年七月派人去接替你们,叫“及瓜而代”。
第二年瓜成熟的时节,齐襄公没有派人来接替,两位大夫派人去跟齐襄公交涉,要求赶紧派人来接替自己,结果要求被否决了:你们还得再待一年。
初读《左传》,会觉得齐襄公很不讲道理,说好了的事怎么可以说变就变呢。其实这是“君使民慢”的一个后果。公孙无知是必须派人盯着的,由于这些年国力消耗过甚,齐襄公已经找不到其他力量来替换这两位大夫了。不盯着又不行,所以就只能让这两位大夫继续执行这个任务。
但这两位不干了,他们反而和自己的监视对象公孙无知联合起来,发动政变,杀死了齐襄公。
这场政变,《左传》写的极其经典。庄公八年冬十二月,齐襄公外出打猎,看到一头大野猪,他的随从说:“这是公子彭生的鬼魂”。
《易经》里有野猪拉着一车鬼的说法。大概当时人们的观念里,野猪就是给鬼拉车的。这个随从为什么这么说呢,也许《左传》这里确实在讲一个鬼故事,也许这个随从被叛党收买了,故意制造恐怖气氛,恐吓齐襄公。
公子彭生就是齐襄公安排去杀死鲁桓公的凶手。鲁桓公死后,鲁国人不敢深究,只提出一个请求,直接动手的那位,您惩罚一下行不?这点面子齐襄公不能不给,就杀了彭生,因此彭生是个替罪羊。
所以说到彭生,齐襄公心亏了,但越是心亏也发怒:彭生还敢来见我?发箭射它。野猪像人一样站起来啼叫。齐襄公害怕,从车上摔下来啊,伤了脚,丢了鞋。
回去之后,责令身边一个叫费的宦官去找鞋,费找不着,齐襄公就鞭打他,打得皮开肉绽。
费出了宫室,正碰上叛军杀过来,被抓,费解开衣服,让叛军看看自己被打的伤痕,说:咱们是一伙的呀。叛军相信了他,费提出要回去打探消息,叛军同意了。费回去后,立刻把齐襄公藏在门背后,让另一个宦官躺在床上冒充齐襄公。自己组织余下的宦官进行抵抗。
毕竟人数有限,包括费在内的全部宦官都战死了。床上的那位也被杀死了,但被认出是假冒的,叛军开始里里外外搜索齐襄公。叛军发现了门边儿露出的齐襄公的脚,于是把他搜出来杀死了。后来又有一个说法,叛军找了半天找不到,突然门边那只原来找不到的鞋子出现了,鞋子指示了方向,让齐襄公暴露了,这是彭生的冤魂在给自己报仇啊。
抛去那些传说的内容,这个结果也是让人挺感慨的。齐襄公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暴君,最后只有一些宦官忠诚地跟在他身边。费被他打得那么狠,还对他如此忠诚。让人不知道该感叹费的奴性,还是敬佩费的人格。
后来的历史上,我们还会无数次看到类似的事件,这是一个永远让人感慨,却没有结论的场景。
齐国政变的连锁反应
这次政变,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。后续的故事《左传》的记载有点令人意外。
当初,齐襄公刚即位的时候,行为就比较狂纵,鲍叔牙意识到齐国早晚会发生动乱,保着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,投奔了莒国。这是一个古老的国家,今天山东还有一个莒县。有个成语叫“勿忘在莒”,就和小白的这段经历有关。
动乱爆发,齐襄公被杀,管仲和召忽,保着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纠投奔了鲁国。
就是这两拨人,其实不光取向不一样,离开的时间也不一样。鲍叔牙防患于未然,显得更有见识。
杀了齐襄公,公孙无知当了齐国国君,但他只是齐僖公的侄子,完全缺乏合法性,所以,杀死齐襄公的第二年他就被杀了。
于是,鲁庄公和齐国的大夫结盟,因为齐国没有国君,所以只能跟大夫们谈,谈的内容,应该是让公子纠回国继位的事。
大概是没谈成,这一年夏天,鲁庄公讨伐齐国,实际上是武装护公子纠回国。然而,公子小白抢先从莒国赶回了齐国即位,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。
鲁国不甘心失败,跟齐国开战,结果被打得大败。
于是鲍叔牙反攻鲁国,还带来了齐桓公的话:“子纠,亲也,请君讨之。”公子纠是我的亲人,我不忍心下手,请你给我解决了吧。“管、召,仇也,请受而甘心焉。”管仲、召忽,是我的仇人,请把他们交给我,我才解恨。
鲁国没办法,杀死了公子纠,召忽追随主人而死,管仲被带回了齐国,但一到齐国境内就被释放了。
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说,管仲治国的才能比高傒都强,可以让他辅佐您。
高傒,是齐国两大家族高氏和国氏中的杰出人物,当时是齐国的上卿。齐桓公同意了鲍叔牙的推荐,管仲成了齐桓公的宰相。
《左传》的讲法
管仲辅佐齐桓公之前的故事,《左传》的记载比流行的传说少了很多内容。管鲍交情,管仲射杀小白中了衣服扣子等,一个都没有讲。当然《左传》没说,也不意味着就是胡编的,比如管仲和鲍叔牙的交情向来不错,虽然《左传》没有直接描写,但能感受到。管仲射衣带钩这事,《左传》里没有提,但在后文的倒叙里也提到过。《左传》的作者对齐国的史料不知道是掌握的少还是不愿意多提,反正齐国出彩的事迹,他写的很少。联系到齐襄公之死那种丑事他讲得那么精彩,感觉他不乐意写的可能性更大一些。
这些故事不写也就罢了,但管仲怎么辅佐齐桓公在齐国进行改革,《左传》也没有写。
上面讲的内容发生在鲁庄公9年,下面要到庄公32年,管仲才会再次出现,中间二十多年,《左传》一个字都没提管仲,而这二十多年,正是管仲进行改革的关键时期。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登录。
One reply on “《左传》学习笔记之九”
当代人很少有人能看《春秋》了,看也只看《东周列国志》,给刘路兄点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