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
东莱市刑事审判庭办公室。
陈冰和茜雪、小闲一起采访姜文平。
陈冰递上记者证和介绍信:“我是省报的政法记者,您是王托尼杀人案的主审法官,所以想采访您。”
姜文平闪烁着狐疑的神情:“这个案子都十多年了,你采访什么?”
陈冰:“主要是三个问题。第一、王托尼的年龄,案发时他是十六岁还是十八岁;第二、温静法官为什么被要求回避并被调离;第三、您跟这个案子有没有利害关系。”
姜文平恼羞成怒,站起来高声吼道:“这三个问题我一个都不能回答你!没有市委宣传部和我们法院办公室的指示,我不能接受你的采访。不要说省报,《人民日报》也不行。你们请吧。”
陈冰无奈地说:“好吧。我到市委宣传部去拿批件。”
陈冰他们走后,姜文平心神不宁,坐着发呆。电话铃响了。姜文平吓了一跳,伸手接电话。
电话里传来一个浑厚的男中音:“这里是市委宣传部办公室,你是姜文平同志吗?”
真是怕什么什么就会来,姜文平回答:“我是姜文平。请问有什么指示?”
“省报的记者要采访你主审的案子,你怎么能拒绝采访呢?”
姜文平:“您是张部长吧,事情不是这个样子的。案件已经审结了十多年,很多细节我都不记得了,需要看看卷宗熟悉一下才能接受采访。”
张部长:“好了好了,不知道记者是无冕之王?省报的记者咱们是得罪不起的。他一篇稿子见报,咱们市里的形象就毁掉了。你带上卷宗,明天上午九点到市委宣传部接受采访。不得耽误!真是的,十年前的案子,有什么好怕的!”
电话挂断。姜文平拿着话筒怔了半天。
二
李政带着姜文平来张部长家,敲门。
张部长开门见是李政,不由跟他开起了玩笑:“李局长,新科贵人,怎么肯踏我的庙门?”
李政满脸堆笑跟张部长握手:“可不敢这么说。您是市委领导,我不过是给领导打工的。”
张部长把他迎进屋:“副省级城市的公安局长啊,顶个副厅了。我一个清水衙门宣传部长可不敢跟你老弟比呀。李老弟呀,想当年你丢了个副县级,生了半年闲气,现在时来运转,给个正县级的县委书记也不换呀。
李政陪着笑脸:“还不是各位领导栽培?家父的老战友也就是递了个话。”
三人落座。李政介绍姜文平:“这位是我内人的外甥,在中级法院工作。”
姜文平抬起半个屁股:“刑事庭的姜文平,领导好。”
张部长脸色冷了下来:“姜法官?是不是明天有个记者要采访你呀。”
姜文平诚惶诚恐:“对,是我。”
张部长有些警惕:“你来有什么事吗?”
姜文平看了看李政,欲言又止。
李政接过话来:“张部长啊,我来求个情,能不能明天把那个记者打发了?小姜不宜接受采访啊。”
张部长喝了口茶,姜文平赶紧给他续上水。
张部长看着李政,等他进一步解释。
李政:“这个记者来头不小,而且动机不良。我当年丢了的那个副县级,也是他写了一篇内参闹的。”
张部长:“不是一个律师写的文章吗?”
李政:“律师的文章省委书记哪能随便看到?是这个记者的内参直接送到了赵书记的办公桌,才有后来的批示,才有我丢副县级。”
张部长:“你也够倒霉的。这个记者这么厉害,那么咱们是不是更不能随便拒绝?万一结了怨,再闹出点动静来咋办?”
李政:“这不找领导讨主意来了吗?小姜当年办的案子,程序有点瑕疵,一是年龄错了两年,二是没有回避。这事都过了十年了,再折腾出来,对咱们市政法工作的形象也不好看是不是?”
张部长沉吟着说:“光是程序有毛病不算大问题,就怕闹出冤假错案来。”
李政肯定地说:“到没那么严重,那个罪犯杀了人,小姜也没判他死刑,而是留了一条命,被杀的人是小姜的岳父。”
张部长:“如果是这样,姜法官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。”
李政:“他不是没回避嘛。”
张部长:“这么一件案子,那个省报记者为何要来折腾?”
李政:“据说罪犯的养母上访了十年,折腾了十年,惊动了新闻界。”
张部长:“哎。访民的问题确实麻烦。这样吧,明天呢,采访还是进行,你们法院给宣传部打个电话,另派个人应付一下,你找个理由回避一下。”
李政:“还不快谢谢张部长?”
姜文平站起来,顺手将一个红包塞进沙发底下:“谢谢张叔叔!”
李政姜文平起身走了,张部长送他们到门口,回头看见了那个红包。
张部长拆开红包,是一张银行卡。他想了想,伸手去拿电话,又把手缩回去,从抽屉里抽出一个信封来,在信封上写了几行字,然后把卡塞进信封。把信封放进抽屉里。
三
宣传部接待室。
陈冰和茜雪、小闲焦急地等着姜文平的到来。
一位宣传干事进来说:“陈记者,刚才法院来电话说,姜文平庭长临时有事出差了,他们派了办公室主任来接受采访,您看是不是采访这个主任?”
陈冰苦笑道:“办公室主任管行政工作,不管案子,采访他有什么价值?算了,我们等姜文平庭长出差回来再找他吧。”
宣传干事面无表情地送客,三人起身离开。
陈冰知道,姜文平不愿意接受采访是意料之中的,但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运作宣传部帮他推掉采访,可见能量不小。陈冰开始感觉到这个案子的分量了。
三人回到检察院,在检察院接待室,陈冰、茜雪、小闲与温静在座谈。
陈冰:“温检察官,我想知道为什么您还在办着案子,人就突然调离了?这个效率太高了点吧?”
温静苦笑:“这十多年来,我也对此苦思不解。我想,这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吧。”
陈冰进一步咨询:“要把一个在职法官调走,需要办哪些手续?一般需要多长时间?”
温静:“我的人事档案在组织部,市委组织部肯定要同意才行,我的法官职务是市人大任命的,市人大常委会这个程序也得走。法院检察院也得协调,法院得愿意放人,检察院得愿意收人。按照一般程序,这一套走下来,恐怕得三个月到半年吧。可落实到我身上,十几天就走完了。”
陈冰若有所思地说:“明白了,一定是在这四个机关之上的一个更高的权威发布了指令。”
温静笑了笑,没有说话。
陈冰:“姜文平一个中院刑庭的庭长,没这么大能量吧?”
温静:“他肯定没有,但他后面的大人物有。”
陈冰眼睛一亮:“谁?”
温静笑了笑,道:“不知道,知道也不敢说。”
陈冰也笑了:“理解。那么,你被排除在这个案子之外的原因是什么?”
温静:“案子被害人死因有假。孩子年龄造假。他们想杀人。”
陈冰点头:“如果是您审这个案子,这点破绽是一定能看出来的。孩子也就肯定判不了死刑。”
温静:“换上任何一个有点良知的法官也都判不了死刑。”
陈冰:“这也是姜文平必须亲自操刀的原因?”
温静:“我不做结论。”
陈冰:“明白了,他甚至不再顾忌应该回避问题。您是什么时候知道受害人是他岳父的?”
温静:“我被莫名其妙地调离,案子由他审理,我就产生了怀疑,开始私下调查,这点秘密也就瞒不住了。”
陈冰:“您跟检察院法院反映过吗?”
温静:“我给检察长谈过,也给中院的主管院长写过一封信。”
陈冰:“审委会不同意判死刑立即执行,跟您的信有没有关系?”
温静:“我不敢肯定。但是副院长说,人头不是韭菜,割了不能复生,这话的意外之意您可以琢磨。”
陈冰:“法院并没有让姜文平回避审理案件,这怎么理解?”
温静:“我不知道,可能法院有自己的苦衷吧。”
小闲插嘴说:“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?他能运作把温静法官调走,就能运作让自己审理案件,这本来就是一件事。”
陈冰和温静一齐看着小闲。
茜雪扯了小闲一下:“别插话。”
温静:“这个小妹妹倒是一针见血。”
陈冰点头,赞许的眼光看小闲。
采访完温静,三人驱车返回。茜雪开车。陈冰和小闲坐在后排。
小闲口述刚才的对话,陈记者录入电脑。
小闲突然说:“陈大哥,我觉得你问的问题特傻,有些是明知故问。”
陈冰:“记者必须让受访者自己把我们想知道的话说出来。”
小闲:“所以装傻?”
陈冰:“记者装傻,受访者却不一定真傻。”
小闲:“这个有趣,跟律师不太一样。”
陈冰:“想不想跟我学做记者?”
小闲摇晃着脑袋:“看我心情吧。”
陈冰对茜雪说:“小闲蛮好玩的。你好好带着她,等她毕业了,我到学校挖过来。”
茜雪讥刺道:“人家不一定看上你们那个破报纸呢。”
陈冰:“破报纸?那可是省委机关报!”
小闲阴阳怪气地:“省报又咋地?人家姜文平不是说了吗?《人民日报》也不尿你。”
陈冰正色道:“小闲,你可以这样说,但姜文平不行,他是官场中人,他会为自己的狂言付出代价的。”
小闲见自己成功地激怒了陈记者,暗自得意。
回到泰海市,陈冰、成达、茜雪、小闲又约了王缇英在律师楼会议室继续讨论案情。
陈冰问王缇英:“王大姐,有个想法想跟您商量一下,您的日记我们是否可以摘要发表一部分?”
王缇英:“我字都认不全几个,又没上过学,写得不成样子。能行吗?”
成达鼓励她道:“您的这七十多万字的日记,讲述了一个母亲为儿子十年维权的感人故事,报纸摘要发表一部分,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,对解决托尼的问题,会有帮助的。”
陈冰也说:“从新闻的角度,养母救子,奔波十年,行程十万公里,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闻事件。”
王缇英眼神里有了信心:“只要能救儿子,都听你们的。”
成达转头对埋头记录的小闲和茜雪说:“你们俩这几天辛苦一下,把日记转换成电子稿,方便陈记者使用。”
陈冰:“电视台《周末说法》栏目,对这个案件也有兴趣,王大姐也可以去做一次嘉宾。”
王缇英连忙摇头:“上电视?不行不行,我这个丑样子,让人笑话死了。”
小闲鼓励她:“阿姨你怕啥呀,我陪你去。”
茜雪:“节目主持人是我和陈冰的同学,我也陪你去,不用紧张。”
王缇英一手握着茜雪,一手握着小闲:“你们两个好闺女,行,我豁出去了。”
一屋子人都笑起来。
发表回复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登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