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会主网站            说明 登录 发表文章
《昨日的世界》读书笔记之七:第六章 走出欧洲
14859 0 2023-11-02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六章 走出欧洲

   我们当年所有的抱负、忧虑、失望和怨恨,在今天的我看来都是那样的微不足道。

   特拉流(二战前夕德国著名犹太裔政治家)的住所一切都井井有条,一尘不染,视野无碍,却没有家的温馨感。他的思想中,总有一种东西像玻璃一样透明,却缺乏一种核心。我在他身上,深切地感觉到犹太人的悲哀。他虽然聪慧过人,却悬在半空,双脚没有踏着坚实的大地上。他忙忙碌碌,日理万机,但这也许只给他一种麻醉,为的是掩饰内心的焦虑,祛除盘踞在内心深处的孤寂。

   跟他交谈,令人眼界开阔,心情振奋。他说,假若你只去过英伦三岛,你是不会了解英国的;如果你从来没有离开过欧洲大陆,你就不会认识欧洲。你是自由人,充分利用你的自由吧。文学之所以是一项顶好的工作,是因为它不要求赶时间,对一本真正的书而言,早一年出版晚一年出版没有区别。

评论:相对于自由作家和诗人,政治家其实是很可怜的。作家可以洒脱、自由,活出自己的样子,政治家不能,他们身负的责任限制了他的自由和个性。

文学不要求时限,这是常识,但认识到却要花一生的时间。

凡是去欧洲以外旅行的人,往往都是自己阶层的那个另类人物。假若他是商人,那肯定不是目光短浅的小商贩,而必定是巨贾。假若是医生,那肯定是真正的研究者;如果是世袭的企业主,那必定是从事开拓的征服者。他们统统勇于冒险,慷慨豪爽,无所畏惧。纵然是一名作家,那也肯定是好奇心很强的人。

任何学科,哪怕是军事学科,如果要达到博大精深的境界,必须超越狭隘的学科界限,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。由于远离故土,我内心的价值标准也随之改变。

纳粹的口号:今天我们拥有德国,明天我们拥有整个世界。一种言简意赅的表述,有可能通过词语的内在力量,转化成行动和灾难。

评论:外出旅行,特别是去欧洲、非洲等地方,去俄罗斯、中东地区等那些文化深厚的地方,可以开阔眼界,汲取灵感。作为一个作家来说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村上春树就喜欢到处旅行,野夫也总是在路上。甚至可以说,旅行是一个作家的生活方式。

初到纽约,站在始终微微摇晃的布鲁克林大桥上,俯瞰港口,或在形如石谷的街区内游荡,都足以让我感到兴奋和新鲜。但是,两三天后,这种新鲜感被另一种强烈的感觉替代,那就是极度的孤独。我在纽约无所事事,一个没事可干的人最不该去的地方就是纽约了。

我当时在费城的一条南北向的宽阔的马路上漫步,在一间书店前停下,想至少看看那些书籍的作者的名字,瞧一瞧里面有没有我认识和熟识的人物。突然,我惊呆了,在书店橱窗的右下角,有六七本德语书籍,上面赫然是我的名字。我内心的孤寂感瞬间消失。

评论:我在纽约唐人街的书店、百老汇街上的书店都看到我写的散文和专著,还在图书馆里多次看到我写的那些小说。在公园里看到一个老者在读我的书。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。只可惜,我的这些书都是在香港出版的,不是在中国内地出的。不知道什么时候,我的书能够在大陆出版。

 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