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会主网站            说明 登录 发表文章
君子没有抑郁症,良知就是护身符
186 0 2023-07-13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君子没有抑郁症,良知就是护身符----君子微论

 

余东海

 

【抑郁症】越来越多的人认同,君子没有抑郁症。其实,这是一条比较老的东海律。当年此言一出,腾笑江湖。唯在美国从医的二哥大感兴趣,赞叹有加,两次下访,交情乃订。2014年二哥编撰的《中道的医学》出版,吾为之作序《中华特色的医学:抓纲治病,身心双疗》。在二哥启发下,又进一步提出“君子不患精神病”的观点。任何精神疾病都与君子绝缘。君子没有抑郁症和不患精神病,统归于良知护身论。良知护身论意谓良知是最好的护身符,包括勇则人不敢欺、智则人不能欺、仁则人不忍欺、君子为福星等等观点。君子没有抑郁症,不患精神病,是因为人格健美,精神健旺,浩气十足,良知光明。良知有常乐我敬四德。乐就是快乐,孔颜之乐就是良知之乐,天性之乐。此乐无所倚,不受物质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制约。《中庸》说:“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素富贵行乎富贵,素贫贱行乎贫贱,素夷狄行乎夷狄,素患难行乎患难。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!”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患上抑郁症和精神病?故吾又尝言,儒经可以治疗一切心理性、精神性疾病。

 

【说得好】关于抑郁症,白平厅友言:“儒家思想,是人类的高位价值观体系。人类的低位价值观,是损人利己。人类的普通价值观,是在不损人的情况下利己。人类的高位价值观,是用利人的方式利己。儒家的修身思想体系,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类疾病的防火墙。高尚价值观的建立,置换了一切低端价值观,含坦荡而不戚戚,会有藐视一切的浩然之气。《论语》中给出了君子的一切思想和行为准则,学而思之,见识自然开悟,性格自然弘毅,何抑郁之有焉!”东海曰:用利人的方式利己,是儒家道德重大特征,将利人利己圆满统一起来了,特为表出。用利人的方式利己,体现在事业中,就是以追求和建设王道的方式成德成圣。希望成德成圣,必须双管齐下,内而格致诚正,外而追求王道。两者相辅相成同归于仁。

 

【答客问】桓墉厅友问: “若按此论(君子没有抑郁症),屈原能算君子否?”答:泛泛而论,屈原不愧君子;依中道标准而论,离君子还有距离,可称为正士,伟大的诗人兼正义的政治家。班固《离骚序》说:“今若屈原,露才扬己,竞乎危国群小之间,以离谗贼。然责数怀王,怨恶椒兰,愁神苦思,非其人,忿怼不容,沈江而死,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。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,皆非法度之政、经义所载。谓之兼《诗》风、雅,而与日月争光,过矣!然其文弘博丽雅,为辞赋宗,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,则象其从容。自宋玉、唐勒、景差之徒,汉兴,枚乘、司马相如、刘向、扬雄,骋极文辞,好而悲之,自谓不能及也。虽非明智之器,可谓妙才者也。” 此评颇为中肯。另外,屈原之死是否因为抑郁症,没有定论,也不可能有定论。但无论其死因如何,其人皆非中道君子。

 

【人性论】恶习是苦厄之源,烦恼之根。恶习深重,既容易产生恶意恶念恶言恶行,也容易引发种种心理和精神性疾病,包括焦虑症和抑郁症。抑郁未必是因为恶习,恶习很容易引发抑郁。媒体报道官员因为抑郁自杀身亡,世人往往不相信,以为另有玄机,是被自杀。不排除有被自杀者,然复须知,官员群体确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。恶习与道德成反比,要提升道德,就必须抑制恶习。抑制、驱除、消灭恶习,是儒佛道诸家的共法。消灭了恶习的人就是圣人,天性良知大光明。注意,消灭恶习可不是消灭欲望,消灭了欲望的人不是圣人是剩人和死人。欲望本身作为天赋之良能,是超越善恶的,发而不中节则不善,发而中节则善。通过各种方法尽心尽力弘扬善习,是儒家异于佛道的不共法。孔子的克己复礼,孟子的集义养气,大学八条目,中庸五法等等,都是驱除恶习、弘扬善习之大法。

 

【莫寻死】孔子曰:“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”东海曰:尔欲死,斯死至矣。一个人要寻死,千万人救不得,救得了一时,救不了时时。要从根本上拯救寻死之人,就必须打消其寻死之念,培养其求生之志和乐生之情。注意,并非拿绳子上吊、拿刀子自戕是寻死,无数愚蠢反常言行,也是一种慢性自杀。环中厅友言:“自贼其仁者,其生机会逐渐衰败。这和寻死差不多。福祸无门,惟人自求。”《中庸》说:“天之生物,必因其材而笃焉。故栽者培之,倾者覆之。”倾者覆之,不是天覆天灭,而是自覆自灭。

 

【君子人】对于正邪善恶大是大非,不能辨别者不智,不敢辩论者不勇,不愿辨别和辩论者不仁。不仁不勇不智,何足为君子。荀子说:“君子必辩。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,而君子为甚焉。是以小人辩言险,而君子辩言仁也。言而非仁之中也,则其言不若其默也,其辩不若其吶也。言而仁之中也,则好言者上矣,不好言者下也。故仁言大矣:起于上所以道于下,政令是也;起于下所以忠于上,谋救是也。故君子之行仁也无厌,志好之,行安之,乐言之。故言君子必辩。”(《荀子·非相》)

 

【君子人】既经得起赞美,更经得起批判,包括质疑、异议、反对乃至诬蔑攻击。再多的赞美也不会得意忘形、趾高气扬、飘飘然,再猛的批判也不会失意忘形、灰心丧气、吾丧我。举世誉之而不加劝,举世非之而不加沮,猝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。任凭无故加之,举世非之,只要自反而缩,虽千万人吾往矣。

 

 

 

【君子人】自由人未必是君子人,君子人必然是自由人。自由意味着自我作主和自作决定,主要有三自决:言论自决,行为自决,因果自决。这就意味着自己对自己的言行、结果和命运负基本责任。我作主,我决定,我负责,我承担。

 

【仁无敌】仁者无敌,不是没有敌人,不是心中无敌,不要以佛道思想解儒家话语。仁者虽不爱打架,也不怕打架,打起架来也是好手。两派两军两党两国对敌,如果力量差不多,必是仁者胜。仁者就是得道者,得道多助;仁者就是君子,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仁政无敌,仁师无敌,仁本主义思想无敌。

 

【东海律】凡是让人厌世轻生、自毁自杀的学说,必属三非性学说。上天有好生之德,儒家有爱人之仁,君子有保身之明哲和自强之内力。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自强不息是君子的重要特征和天性彰明的表现。厌世轻生自毁自杀,具体原因因人而异,根本原因无非天性被遮蔽和扼杀,人格多缺陷和障碍。

 

【东海律】君子既受得起世人的信任、尊重和拥护,也受得起世人的误会、诬蔑和打击。得意失意贫富贵贱都一样,站在自家简陋狭隘的阳台上与站在天安门城楼上,没啥分别。天摇地动无碍良知大定。孟子曰:“舜之饭糗茹草也,若将终身焉;及其为天子也,被袗衣,鼓琴,二女果,若固有之。”这就是君子风范。

 

【东海律】马邦人幸君子之灾,乐其类之祸,可谓乐伤其类。君子人相反,讳伤其类,“君子讳伤其类”出自于《史记》:“孔子将西见赵简子,至于河而闻窦鸣犊、舜华之死也,临河而叹曰:“美哉洋洋,丘之不济此,命也夫!窦鸣犊、舜华,晋之贤大夫也。赵简子未得志之时,须此两人而后从政,及其得志而杀之。丘闻刳胎杀夭,则麒麟不至郊薮;涸泽而渔,则蛟龙不合阴阳;覆巢毁卵,则凤皇不翔。何则?君子讳伤其类也。”事亦见《孔子家语》。孟子曰:“无罪而杀士,则大夫可以去。无罪而戮民,则士可以徙。”《孟子注疏》注:“恶伤其类,视其下等,惧次及也。语曰:鸢鹊蒙害,仁鸟曾逝。此之谓也。”疏:“此章指言君子见几而作,故赵杀鸣犊,孔子临河而不济也,是上为下则也。孟子谓国君无罪而杀戮其士,则为之大夫者可以奔去。无他,盖大夫虽於士为尊,不可命以为士,然亦未离乎士之类也,是其恶伤其类耳。国君无罪而诛戮其民,则为之士者可以徙而避之。无他,盖士於民虽以为尊,不可命以为民,然亦未离乎民之类也,是亦恶伤其类耳。”

 

【东海律】对于个人,良知是最好的护身符;对于国家,良制是最好的护国神。良知光大良制健全,不仅有助于妥善解决很多问题,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于无形;不仅有助于顺利战胜各种灾难,还可以消化各种灾难于未萌。致良知致良制,都有赖于儒家文化的引导。弘扬儒家文化,支持儒家事业,既是积善积德致良知重要方式,也是爱民爱国致良制的最佳手段。弘儒支儒,方式因人而异,不论贫富贵贱条件如何,人人皆可为之。

 

【答客问】或问:“你说良知是最好的护身符。良知看不见摸不着,怎么护身?”答:良知是大仁大智大勇的统一。仁者拥有天爵,得天独厚,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,即使恶鬼邪神不愿充当护法,也得退让三分;智者见几察微,自有避凶趋吉、明哲保身的能力,同时义理通达,辩才无碍,可以剥去一切邪说歪理的画皮;勇者正气浩然大无畏,威武不能屈,不难屈威武。良知之用大矣哉!自古以来,无论怎样逢凶遇难,圣贤都会化吉呈祥;君子不主动求死,就不会牺牲生命,根本原因在此。

 

【东海梦】西方神学、哲学和科学都属于无根之学,都不明道德真谛。她们既各有一定作用,又各有流弊、后患和恶果。漫长的中世纪黑暗就是神学的恶果。西方哲学家发疯犯傻,抑郁成病,自杀者众,足以证明其诸多哲学不哲无道。至于科学,可善可恶,可以很好地利人助人救人,也可以大规模屠杀人类乃至毁灭地球。若人类道德和制度跟不上,后患伊于胡底,后果不堪设想。故十几年前吾尝在梦中呼吁:科学科技你们慢点走,等等我吧等等我们把儒家复兴起来,把中华重建起来,带领你们一起走。

 

【改对联】袁枚《随园诗话》记载了一副僧联:“要除烦恼须成佛,各有来因莫羡人。”特改之曰:要除烦恼须成道,各有因缘莫羡人。烦恼是佛语,迷惑不觉义。除烦恼即消除迷惑,不惑。佛教的成道是成佛,儒家的成道是成仁,小则为君子,大则成圣贤。注意,烦恼不是忧虑,圣贤君子无迷惑无抑郁,但各有各的忧患和忧虑,忧道忧民忧国忧天下,都是忧。“作易者其有忧患乎? ”周文王的忧患意识就很深重。只不过,君子忧乐不二,虽忧深虑重,无碍其自得其乐,乐在其中。下联意谓各人有各人的因果和缘分,不必羡慕别人。当然,也不必恼恨别人,更不必强求别人,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强加于人。2023/7/12余东海集于青秀山下独乐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