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会主网站            说明 登录 发表文章
《宇宙在个点内来探索最小单位及其如何构成宇宙》前言
58 0 2024-06-19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《宇宙在个点内来探索最小单位及其如何构成宇宙》前言

徐永海(曾就读北京医学院医学系79级,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)

2024年6月20日

  
  
1、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应当只发现,光与任何运动体之间的速度差永远是30万公里/秒
  
  迈克耳逊干涉仪像一个十字架,有一个交叉点和四个臂。一束光从左臂进入,到达十字架交叉点,遇到一个“左下——右上”(╱)呈45度角的半镀银玻璃片,被分为两束光。一束光是在上臂垂直地走了一个往返。另一束光是在右臂平行地走了一个往返。之后这两束光都进入下臂。上臂和右臂长度相等,两束光应当是同时进入下臂。
  
  迈克耳逊干涉仪是放在我们快速运动的地球上。如,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速度是29公里/秒,太阳带着地球在银河系中的运动速度是250公里/秒,银河系还应当带着太阳及地球在宇宙空间中以很快的速度在运动。如此,走在上臂中的那束光,走的路程变成了“倒V字”型(∧),增加了路程。走在右臂中的那束光,走的路程也增加了。并且这两束光增加的路程是不一样的,因此这两束光应当不会同时进入下臂。
  
  1、如果地球静止不动,这两束光会同时进入下臂!!!。2、可是,地球是在快速运动中,这两束光应当不会同时进入下臂!!!。3、可是、可是,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确是,这两束光是同时进入下臂的!!!。
  
  这样只能是:相对于光来说,地球如同静止不动!!!!!!。
  
  即,不论地球以多么快的速度飞行,光的速度依旧比地球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。即,光相对于地球的速度永远不变,永远是30万公里/秒。即,光与地球的之间的速度(速度差)永远不变,永远是30万公里/秒。如此,这两束光才会同时进入下臂,才会出现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。
  
  在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中,应当是只发现了,光与任何运动体的之间的速度差永远不变,永远是30万公里/秒。即,方向相同时,光的速度永远比任何运动体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。
  
  即,不论我们飞行的速度是多快,相对于快速飞行的我们来说,光的速度永远比我们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。如,当我们速度是1光年/秒,相对于快速飞行的我们来说,光的速度应当是1光年/秒+30万公里/秒。当我们速度是无限快时,相对于快速飞行的我们来说,光的速度应当是无限快+30万公里/秒。
  
  至于,光速(30万公里/秒)是最快速度,任何运动体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(30万公里/秒),只是静止者作为外人,去观测快速运动者所得出的。相对论,即相对于静止者(外人、他人)和相对于快速运动者(自己),时间、空间、速度都是不同的,因此才叫做“相对论”。
  
2、当我们的速度足够快时,相对于我们来说,整个宇宙的空间、时间会变短到零点
  
  打开手电筒可以发射出来一束光,这束光可以是一个光柱。如果光源从开到关是1秒钟,这个光柱的长度就是30万公里。如果光源从开到关是1百亿年,这个光柱的长度就是1百亿光年(距离)。
  
  假设我们和一束光的前端同时从地球出发,相伴着飞行了100亿光年的距离,之后都返回到了地球。假设我们是用了1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次旅行。虽然我们的速度是非常的快,但是在飞行中我们依旧会发现,这束光的速度依旧比我们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。这束光中的一段一段的光段依旧是以30万公里/秒的速度在不停地超我们。如同一列火车中的一节一节的车厢一直在以30万公里/秒的速度在不停地超我们。
  
  这束光前端一定比我们先返回到地球,我们一定是在这束光前端之后才返回的地球。
  
  因我们是用1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次旅行,相对于我们来说,我们返回地球的时刻,自然是在第1年结束这一时刻(=1年)。因这束光前端一定比我们先返回到地球,相对于我们来说,这束光前端返回地球的时刻,一定是在第1年结束之前的某一时刻(﹤1年)。
  
  因这趟旅行是100亿光年(距离),相对于地球上等待者来说,他看到这束光前端返回地球的时刻,自然是在第100亿年结束这一时刻(=100亿年)。光相对于他们(静止者)的速度也不变。因我们一定是在这束光前端之后才返回的地球,相对于地球上等待者来说,他看到我们返回地球的时刻,一定是在第100亿年结束之后的某一时刻(﹥100亿年)。
  
  我们与地球上的等待者重逢时,我们只过了1年,我们仅仅长了1岁。可是,地球上等待者已经过了1百多亿年,他们已经长了1百多亿岁。并不是我们过了1年,地球上等待者也过了1年。更不是地球上等待者过了1百多亿年,我们也跟着过了1百多亿年。
  
  而是!!!,由于我们的快速飞行,相对于我们来说,地球上等待者的1百多亿年变短到了我们自己的1年。相对于快速飞行的我们来说,时间(时段)变短了!!!。
  
  如果我们的速度还快,越来越快,最后足够快,相对于我们来说,100多亿年的整个宇宙时间(时段)都要变短到0秒,并且100多亿光年(距离)的整个宇宙空间也都要变短到0米。即,当我们的速度是足够快时,相对于我们来说,整个宇宙的时间、空间都会变短到零点。
  
  在100年前科学家说“当我们快速飞行时,相对于我们来说,空间变短、时间变慢”,人们就已经很难接受了。甚至很多科学家也不接受,甚至到现在也不接受。如果科学家再说“当我们的速度足够快时,相对于我们来说,整个宇宙的空间、时间就要变短到零点”,人们就更难接受了。
  
  为此,人们就把在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中只发现的“光与任何运动体的之间的速度(速度差)永远不变,永远是30万公里/秒”简单地说成了“光速不变”。从而回避了整个宇宙时间、宇宙空间会变短到“零点”的问题。
  
  并且,人们还把,静止者作为外人,去观测快速运动者所得出的“光速(30万公里/秒)是最快速度,任何运动体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(30万公里/秒)”,代替了相对于快速运动者自己的“不论快速运动者自己的速度是多快,相对于快速运动者来说,光的速度永远比快速运动者自己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”。从而回避了整个宇宙时间、宇宙空间会变短到“零点”的问题。
  
  时间(时段)是一维的,如同一条线,变长、变短才好理解。却被人们说成是“时钟变慢、时间变慢”,使得简单的事物变得非常复杂,而不好理解,而使得人们不能全面去理解相对论,使得人们只从静止者角度去思考“光与任何运动体的之间的速度(速度差)永远都是30万公里/秒”,而不从快速运动者角度去思考“光与任何运动体的之间的速度(速度差)永远都是30万公里/秒”。从而回避了整个宇宙时间、宇宙空间会变短到“零点”的问题。
  
  在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中,应当是只发现了“光与任何运动体的之间的速度差永远都是30万公里/秒”。所得出的相对论,应当是相对于静止者和相对于快速运动者,时间、空间、速度都是不同的,所以才称作“相对论”。
  
  即,相对于静止者,光速(30万公里/秒)是最快速度,任何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(30万公里/秒)。相对于静止者来说,时间、空间不变。
  
  而,相对于快速飞行者,光的速度永远比快速飞行者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;相对于快速飞行者,光的速度可以是1亿公里/秒+30万公里/秒、可以是1光年/秒+30万公里/秒、……。并且相对于快速飞行者来说,时间、空间要变短。当快速飞行者的速度足够快时,相对于快速飞行者来说,整个宇宙的时间、空间都会变短到零点。
  
3、从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这个终极出发,可以去探索质量和体积的本来面目
  
  当我们的速度变快时,相对于我们来说,空间(距离)、时间(时段)会变短。那么,宇宙的本来面目(本身)一定是虚空的。当我们的速度足够快时,相对于我们来说,整个宇宙的空间、时间都会变短到零点。那么,宇宙的本来面目(本身)一定是虚空的、零点的,是个“点”,是在一个“点”之内。
  
  宇宙大爆炸理论(宇宙空间膨胀理论)说,在138亿年前,整个宇宙是从一个起始点中诞生的,并且随着宇宙时间的行驶,宇宙空间以光速在膨胀。而只有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并一直都在这个“点”之内,一直就没有离开过这个“点”,才有可能从一个“点”中诞生出如此宏大的宇宙。
  
  宇宙本身(本来面目)是个“点”,是在一个“点”之内。这个“点”一定是宇宙的终极,从“点”这个终极出发,在前人从没有涉足的广阔领域,通过逻辑推理,通过已经了解到的宇宙奥秘,我们可以去探索宇宙的很多未知奥秘。
  
  尤其是我们可以去探索宇宙的终极奥秘,可以去探索宇宙的最小单位,及最小单位是如何构成整个宇宙的。
  
  整个宇宙是从一个“起始点”中诞生的,自然可以从“起始点”中诞生出很多、很多、很多、很多的“点”,这些“点”一定是宇宙的最小单位。因为在宇宙中再也没有比“点”更小的东西了。
  
  宇宙本身(本来面目)是个“点”,是在一个“点”之内。那么,宇宙中所有的最小单位“点”相当于都在同一个点上,相互之间就应当具有这样的特点:“你在我这里,我在你那里;你吸引着我,我吸引着你,相互之间具有互在互吸的关系”。这应当是万有引力,互在是万有引力的场,互吸是万有引力的力。
  
  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内具有了这最小单位“点”时,也就具有了万有引力、重量、质量。在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基础上,整个物质世界也就具有了质量。
  
  从宇宙起始点中诞生了宇宙空间,并且宇宙空间以光速在膨胀,宇宙的空间、粒子的体积不应当视而不见,而应当是物理学研究的重点!!!。可是,当今物理学可以说是,对宇宙的空间、粒子的体积是视而不见。
  
  从“起始点”中诞生出了很多、很多、很多、很多的“点”,其中的一些“点”可以表现为最短的线,即表现为“弦”。这些“弦”一定是宇宙的另一种最小单位。
  
  一些弦(线)可以构成一个面,一些面可以构成一个体。在“弦”基础上,可以构成粒子的体积、宇宙的空间。即,整个宇宙的空间(体积)是由极多、极多、极多的“弦”构成的,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的体积是由一些不多的“弦”构成的。这应当就是物理学上的“弦理论”,“弦理论”是理论物理学上的重要学说,认为所有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“弦”,即一维的一小段“能量弦线”。
  
  最小单位“点”构成了粒子的质量,最小单位“弦”构成了粒子的体积,即粒子(及夸克)是由最小单位“点”、“弦”构成的。一些粒子具有的可以是“点”多、“弦”少,即质量大、体积小,如中子、质子等重子。另一些粒子具有的可以是“点”少、“弦”多,即质量小、体积大,如电子等轻子。在中子、质子、电子这些粒子基础上,构成了原子、分子、物体、星球,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。
  
  宇宙的空间(体积)是建立在不具有体积属性的最小单位“弦”基础上。物质世界的质量、体积是建立在不具有质量、体积属性的最小单位“点”、“弦”基础上。因此,整个宇宙(宇宙时间、宇宙空间、物质世界)可以相对于不同速度展现出不同大小,相对于足够快的速度展现为零点。
  
4、“磁铁同极靠近横向排斥”这一现象应当是又一个“落在牛顿头上的苹果”
  
  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最小单位“弦”相互之间也应当具有“你在我这里,我在你那里”的特点。同方向的“弦”相互之间应当具有“你吸引着我,我吸引着你”的特点。反方向的“弦”相互之间应当具有“你排斥着我,我排斥着你”的特点。这应当是磁力,互在是磁力的场,互吸是磁吸引力,互斥是磁排斥力。
  
  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的体积是由具有磁力的弦构成的,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是具有磁力(磁矩)的。(如同粒子是由一捆箭构成的,箭头在一端,箭尾在另一端)。因此在对撞机内,在磁场的作用下,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可以被吸引着快速运动。
  
  只是,在原子内、在分子内、在物体内,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是各个方向的,弦的磁力方向是各个方向的,磁力(磁矩)相互抵消,平时原子、分子、物体不展现出磁力(磁矩)。但是,在磁铁中,不少电子是同一方向的,磁力(磁矩)是同一方向的,而使得磁铁展现出磁力。
  
  宇宙的空间是由具有磁力的弦构成的。由于宇宙空间是有限无边的,所以在宇宙空间中,弦的磁力方向应当都是各个方向的,磁力相互抵消,使得宇宙空间平时不展现出磁力。只有在磁铁等的作用下,一些构成宇宙空间的弦,它们的磁力方向是一致的,才会展现出磁力,而展现出磁力线、磁场。
  
  宇宙的空间、粒子的体积应当是由“弦”构成的,是由具有磁力的“弦”构成的,磁力线、磁矩线应当都是真实存在的。磁力线与磁矩线之间应当存在着“同方向相吸、反方向相斥”,磁铁的“异极相吸、同极相斥”应当正是建立在这基础上。
  
  每块磁铁都具有两个极,一端为N极,另一端为S极。在磁铁内部,磁力方向,即“磁矩线”的磁力方向,是从S极到N极。(箭头在S极,箭尾在N极)。在磁铁外部,磁力方向,即“磁力线”的磁力方向,是从N极到S极(箭头在N极,箭尾在S极)。
  
  当一块磁铁的N极与另一块磁铁的S极,相对着(→←)接触在一起时。两块磁铁外部的“磁力线”就会进入到对方磁铁内。(如同自己的箭插入对方身体内)。此时在双方磁铁内,对方磁铁的“磁力线”、本磁铁的“磁矩线”,磁力方向是相同的。(如同,对方插进来的箭,和自己身体内的箭,方向相同)。磁力方向相同,相互之间是相吸的关系。就磁铁的N极与S极之间来说,表现为就是异极相吸。
  
  当一块磁铁的N极与另一块磁铁的N极,相对着(→←)接触在一起时;或者当一块磁铁的S极与另一块磁铁的S极,相对着(→←)接触在一起时。两块磁铁外部的“磁力线”就会进入到对方磁铁内。(如同自己的箭插入对方身体内)。此时在双方磁铁内,对方磁铁的“磁力线”、本磁铁的“磁矩线”,磁力方向是相反的。(如同,对方插进来的箭,和自己身体内的箭,方向相反)。磁力方向相反,相互之间是相斥的关系。就磁铁的N极与N极之间、S极与S极之间来说,表现为就是同极相斥。
  
  如果,两块磁铁的N极(或都是S极)相对,分别从南、北向中心点相互接近(→←),我们会发现,排斥力不是分别向南、北推(不是呈直线←→前后推),而是分别向东、西推(而是呈横方向↑↓向两侧推)。即,两块磁铁同极靠近,是横向排斥。此时应当是,两块磁铁各自向外延伸的“磁力线”已经伸入到对方的磁铁内。此时在双方磁铁内,对方磁铁的“磁力线”与本磁铁的“磁矩线”之间,是“线”与“线”之间相互在推,你推我到东,我推你到西。
  
  两块磁铁同极靠近,是横向排斥,这一现象当今物理学并没有给予相应的、合理的解释。甚至没有注意到,是视而不见。“磁铁同极靠近横向排斥”这一现象应当是又一个“落在牛顿头上的苹果”。可以使我们认识到,磁力不仅仅是“异极相吸、同极相斥”,更是“磁力线与磁矩线之间,同方向相吸、反方向相斥”;并且,“异极相吸、同极相斥”正是建立在“磁力线与磁矩线之间的同方向相吸、反方向相斥”基础上。可以使我们去认识磁力的本来面目,尤其是可以使我们去认识体积、空间的本来面目。
  
5、电子云应当就是电子的体积,爱因斯坦说的“上帝不会掷骰子”应当是正确的
  
  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的体积是由具有磁力的弦构成的,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具有磁矩,而使得在对撞机里,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可以被吸引着快速运动。
  
  即使不在对撞机内,不在这强大磁场的作用下。仅仅是在电视机的显像管内,仅仅是在这弱小磁场的作用下。电子也能被吸引着快速运动,从电子枪飞行到荧光屏上去。那么,相对于中子、质子来说,电子应当具有很强的磁力(磁矩),具有很多的弦,具有很大的体积。
  
  电子云应当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。相对于中子、质子来说,电子<电子云>应当具有极大的体积,和具有极小的质量。
  
  当今科学认为,电子是以“电子云”的形式存在的,在电子云内电子的位置是测不准的,即电子可以同时在电子云内的任何位置上。那么,电子云应当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。那个“点”状的、围绕原子核不停转圈的电子应当根本不存在。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测不准现象:“不是测不准,而是根本不存在”。爱因斯坦说的“上帝不会掷骰子”,应当是正确的。
  
  在当今化学、尤其是有机化学、更尤其是生物化学,时常论述到分子的空间结构。蛋白质、核酸(DNA、RNA)等有机大分子是由很多、很多原子构成的,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,这些有机大分子的空间结构是非常复杂的。有机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可被比喻成大型的脚手架,一个、一个的电子云就像一个、一个的钢管,原子核就像连接几个钢管的“结点”(扣件)。只有把电子云看成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,才能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。如果把电子看成是围绕原子核不停运动、不停转圈的“点”,就很难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。
  
  电子云应当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。相对于原子核来说,原子核外的电子<电子云>具有很小的质量、很大的体积,像个大气球。α粒子是氦原子核,相对于电子<电子云>来说,α粒子(氦原子核)具有很大的质量、很小的体积,像个小钢珠。α粒子撞击到电子<电子云>时,电子<电子云>不得不让开,α粒子仍成直线(或接近直线)前进。只有少数α粒子撞击到原子核上,才会出现大角度的偏转。用“电子云就是电子”也能解释著名的“α粒子散射实验”。
  
  电子云应当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。在任何物体的表面(固体的表面、液体的表面),都是一层电子<电子云>(不会是原子核),电子<电子云>是由弦构成的,弦具有磁力,并磁力具有方向性。物体的表面是由一层具有磁力的弦构成的,磁力方向可以相同,弦相互之间可以具有相互吸引的力量,而可以形成表面张力。
  
  物体的表面是一层电子<电子云>,是一层具有磁力的弦,使得物体的表面可以形成绝对的平面,光照在上面,可以出现反射,而不出现散射。物体的表面是一层具有磁力的弦,光(光波)也具有磁性、磁力,借着磁吸引力、磁排斥力,当光穿过这层具有磁力的弦时就会出现折射。
  
  当今的物理学认为,电子是个“点”,这个点状的电子在导体内不停地流动形成电流,这个点状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不停地转圈形成电子云。当今的物理学理论体系可以说是建立在这“电子是个点”基础上,而得出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观点,如在微观世界不存在因果关系等,科学成了玄学,成了笑话。
  
  我们正确区分电子<电子云>、电力、磁力、射电光波、电流的关系,我们就会发现在微观世界同样存在着因果关系,而且就因果关系来说,是粒子决定原子,原子决定分子,分子决定物体,物体决定星球;是微观决定常观、宏观。爱因斯坦说的“上帝不是掷色子”一定是正确的。
  
  我们通过认识到“电子云应当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”,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物理学理论体系、科学理论体系。其实,化学理论体系已经是建立在这电子云基础上,尤其是有机化学、生物化学只能建立在这电子云基础上。
  
6、弦构成空间和体积,借此可以探索电流的本来面目并获得永不枯竭的能源
  
  宇宙的空间和粒子的体积都是由最小单位“弦”构成的。电子等粒子可以放出一些弦,弦加入到空间中,产生光波,光波行驶在由弦构成的空间中。另一个电子可以接收到光波,光波消失,并要从所在的空间中提取出相应的弦。此时,弦就是光子,光子就是弦。
  
  电子放出、提取的只能是光子(弦),不会是光波;在空间传递的只能是光波,不会是光子(弦),如此才能解释“光的波粒二象性”。放出、提取的只能是整数的光子(弦),不能是分数的光子(弦),只有这样才能解释“量子论”。
  
  电子接收到光波,可以从所在的空间提取到光子(弦、小体积),电子的体积增大,即电子云增大。电子的体积增大,即电子云增大,会出现原子间距离增大,会出现热涨和液体变成气体等物理反应,会出现一些化学反应,而出现能量反应。
  
  能量应当是建立在体积基础上,体积、空间应当是能量的本来面目。光子应当是个弦(弦构成面,面构成体积),是最小的体积单位,也应当是最小的能量单位。空间(宇宙空间)应当是由光子(弦)构成的,由能量构成的,空间(宇宙空间)应当是个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能量库。
  
  在导体内,一个电子放出相应的光子(弦),光子(弦)加入到空间中产生光波——射电光波。另一个电子接收到相应的射电光波,相应的射电光波消失,这个电子从空间中提取相应的光子(弦)。与此同时,这个电子又放出相应的光子(弦),产生射电光波。在导体内,一个一个的电子都依次进行相同的反应,这样一些射电光波就沿着这个导体传导,而形成电流。
  
  电流应当是射电光波流在导体内的传导,而不应当是电子在导体内流动。射电光波(所有光波)是个以光速膨胀的球面、环,环具有方向性,顺时针方向、逆时钟方向。因方向不同“顺时针方向、逆时钟方向”,电流具有两种“正极电流、负极电流”。当今物理学把这两种电流说成是“电子电流、空穴电流”,空穴如何流动实在是不能自圆其说。
  
  导体内,射电光波流(电流)在传导时,电子<电子云>因接收了射电光波,电子<电子云>的体积增加的很大。可是,只有导体表面的外边具有更多的空间,可以使电子<电子云>更容易增加体积。而导体内部则缺乏空间,不容易使电子<电子云>增加体积。因此射电光波在电子<电子云>之间的传递,即电流(射电光波流)在导体内的传导,只集中在导体的表面,即电流具有趋肤效应。由此,也支持电流应当就是射电光波在电子<电子云>之间的传递,也支持电子云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。
  
  一些物体接收到光波,可以从空间中获得光子(弦),获得能量,获得电流,如光电效应。光波具有磁性,类似于运动着的磁力线。同样一些物体接收到运动的磁力线(或物体主动地、被动地切割到磁力线),也可以从空间中获得光子(弦),获得能量,获得电流,这应当是发电机的原理。
  
  铜线切割磁力线本身不会遇到阻力,这是物理学的实验结果!!!!!!。在发电机中,铜线切割磁力线本身不会遇到阻力,不会为此消耗能量。发电机所消耗的能源(石油、煤炭、水力、风力、核能等)应当是用于克服发电机中的摩擦阻力。铜线切割磁力线所获得的电能(能量),应当是从空间中白白获得的,与消耗的能源并没有直接关系。
  
  在发电机中,磁铁转子是电磁铁,即用自己所发出的一部分电能,来使自己变成电磁铁。电磁铁的磁力线多了很多倍,周围铜线多切割了很多倍的磁力线;此时并没有为此多消耗能量,可是却因此多获得了很多倍的电能,这多获得的很多倍电能只能是空间白白给的。
  
  用一个非常高效的发电机来发电,拿出其中的一部分电来带动一个非常节能的电动机,这个电动机再返回来转动这个发电机去发电。一部分电在这“发电机、电动机”内部循环,另一部分电就会从这个“电动机、发电机”组合中发出来,而可以白白地获得电能。借此我们人类可以白白地获取空间这永不枯竭的能源,而可以使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能源充足之中。
  
7、只有相信真的存在上帝,才可以揭开宇宙的终极奥秘,来更好地认识宇宙
  
  从宇宙起始点中诞生了宇宙时间、宇宙空间、物质世界。其中宇宙时间仅仅是个过程,也可以说从起始点中只诞生了宇宙空间和物质世界,那么宇宙空间和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——基本粒子——就应当具有某些相同特点。
  
  根据宇宙空间的特点,我们可以去认识基本粒子的本来面目,去认识到最小单位“点”、“弦”是如何构成基本粒子的(及夸克的),可得出一个粒子周期表。我们可以认识到,粒子除了具有3个夸克(如中子、质子)、2个夸克(如介子)外,还可以具有其它数量的夸克,即应当存在着具有4个、5个……夸克的粒子。
  
  在认识到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和基本粒子本来面目的基础上,我们可以去认识基本力的本来面目,可得出一个基本力的统一理论。我们可以认识到,基本力只能具有万有引力、磁吸引力、磁排斥力、电吸引力、电排斥力、弱力、强力这七种。
  
  在认识到基本粒子、基本力的本来面目基础上,我们可以去认识原子核内的内部结构,可得出一个原子核结构的模型。我们可以认识到,为什么在较大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大于质子数,为什么一些原子核会发生核裂变。
  
  我们还可以去认识原子核外的电子<电子云>排列,去认识原子之间“键”的本来面目,在“键”基础上去认识分子的构成及物体的构成。我们还可以认识到,为什么会具有热胀冷缩、布朗运动、化学反应,为什么会具有气态、液体、固态,等等。
  
  我们还可以去认识空间、体积、磁力、磁场、磁力线、光波、电流、电能、能量的本来面目;我们可以去认识到空间应当是个取之不尽的能量库,借着磁悬浮等可以白白获取这能源。
  
  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整个宇宙都是在这个“点”之内展现的。这个“点”一定是宇宙的终极,从“点”这个终极出发,在前人从没有涉足的广阔领域,通过逻辑推理,我们去探索整个宇宙,我们可以去认识宇宙的终极奥秘,可以去认识宇宙的很多未知奥秘,我们应当可以带来科学的新突破。
  
  中国科学院郭汉英研究员说过:“物理学并不是一个已完成的逻辑体系。相反,它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巨大混乱。科学发展的历史正预示着,一场新的变革正在酝酿,并且迟早会到来,物理学正面临新的挑战、酝酿新的突破”。
  
  中子、质子、电子应当都是一个、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,它们具有体积和质量,它们相互之间具有万有引力、磁力、电力、弱力、强力,它们还有能量作用。在此基础上,粒子具有相应的运动。粒子的运动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基础上,整个物质世界的运动也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基础上。
  
  粒子是按照因果关系进行发展变化的,粒子的运动是可以用一个数学方程来描述的。整个物质世界是建立在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基础上,整个物质世界的运动也是可以用一个更大的数学方程来描述的。整个物质世界是按照这个更大的数学方程进行发展变化的。这个特定的数学方程就是“自然律”、“道”。
  
  宇宙大爆炸理论(宇宙空间膨胀理论)说,在138亿年前,整个宇宙是从一个起始点中诞生的。只有上帝才能从一个“点”中诞生出如此宏大的宇宙。《圣经》中说:“太初有道,道与上帝同在,道就是上帝。这道、太初与上帝同在。万物是借着他造的;凡被造的,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”(约1:1-3)。一定是真的存在上帝。
  
  进一步理解相对论告诉我们,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整个宇宙都是在一个“点”之内展现的。只有上帝才能在一个“点”之内来展现如此宏大的宇宙。《圣经》中说:“他右手拿着七星”(启1:16);“七”在《圣经》里是完全数,“七星”可以指宇宙中所有的恒星、行星、卫星等;即整个宇宙一直都在上帝的手心里面。一定是真的存在上帝。
  
  我们只有相信真的存在上帝,我们才可以更好地来理解,整个宇宙是从一个“点”中诞生的;整个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在一个“点”之内。来揭开宇宙的终极奥秘,来更好地认识宇宙中的一些未知奥秘,来纠正一些以前对宇宙、对物质世界的错误认识,来建立起一个在终极基础上的、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。
  
  否则,不相信存在上帝,就不能理解、不容易理解,整个宇宙是从一个“点”中诞生的;整个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在一个“点”之内。就不能揭开宇宙的终极奥秘,就不能更好地认识宇宙中的一些未知奥秘,也不能纠正一些以前对宇宙、对物质世界的错误认识,也无法建立起一个在终极基础上的、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。
  
  对宇宙奥秘的认识,对科学的认识,需要建立在数学基础上。但是对宇宙终极的认识,则需要建立在神学基础上,建立在“整个宇宙时间、整个宇宙空间、整个物质世界都在上帝手心里”这个基础上,建立在一切有形的、无形的、以致数学都归于零点(0)的基础上。如当我们的速度足够快时,100多亿年的整个宇宙时间、100多亿光年(距离)的整个宇宙空间都会归于0,此时有形的、无形的、数学的都归于0。
  
  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,科学不仅需要数学作基础,也应需要神学作基础,而我的科学研究工作正是建立在对神(上帝)的认识基础上,现终于告一段落,并完成此论著(书)《宇宙生物大脑的终极》(30多万字)。一来通过科学的方式,来帮助人们知道是真的存在上帝。二来在认识到真的存在上帝基础上,来揭开宇宙的终极奥秘,来认识宇宙中的一些未知奥秘,来纠正一些以前对宇宙、对物质世界的错误认识,并建立一个在终极基础上的、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。三来在认识到宇宙终极奥秘基础上,认识到宇宙空间应当是个永不枯竭的能量库,来认识到为什么切割磁力线可以获得电能(能量),认识到借着磁悬浮等可以白白获得空间这能源,来使我们人类的未来永远生活在能源充足之中。
  
  《宇宙生物大脑的终极》中的物理学部分,也可以单独成为一篇论文(论著)——《宇宙在个点内来探索最小单位及其如何构成宇宙》(10多万字)。其第一部分为《宇宙生物大脑的终极》第二编中的第四章(共12节,6万多字),题目为“通过相对论来认识磁场能量光波电流粒子力等的本来面目”。第二部分为《宇宙生物大脑的终极》第三编中的第一章至第三章(共3章18节,4万多字),题目为“从宇宙本身是个点出发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”。第一部分、第二部分是分别以不同路径来进行论述,是各有侧重。
  
  《宇宙生物大脑的终极》共有4编。其中第一编《十字架上的科学与真理》共有7章。本第一章《宇宙本身在个点内,在上帝的手心里面,借此可以终极地认识宇宙》也可为《宇宙在个点内来探索最小单位及其如何构成宇宙》这物理学部分的前言。
  

《宇宙在个点内来探索最小单位及其如何构成宇宙》之全文(10多万字)。
https://xuyonghai.blogchina.com/903900838.html
https://xuyonghai1960.blogspot.com/2023/07/blog-post.html

《宇宙在个点内来探索最小单位及其如何构成宇宙》之目录

宇宙在个点内来探索最小单位及其如何构成宇宙
——从零点宇宙到空间能源到物理突破

前言

第一部分:通过相对论来认识宇宙及光波能量粒子力等的本来面目
1、迈克耳逊干涉仪是放在快速运动的地球上,可是明线干涉条纹没有变成暗条纹
2、相对于快速飞行者来说,时间变短,空间变短,并且都可以变短到零点
3、即要从静止者的角度,也要从快速飞行者的角度,来全面地理解相对论
4、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,来认识到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在个“点”内
5、电子的体积和宇宙的空间都是由弦构成,而可以具有磁矩线、磁力线
6、磁力线磁矩线是同方向相吸、反方向相斥,使得磁极是异极相吸、同极相斥
7、光波是空间中的弦依次展现出磁力来,弦、光波、能量、力之间的关系
8、电流是射电光波在电子之间的传递,电能的获得、应用与无限来源
9、两种电流,顺时针方向的、逆时针方向的,使得在半导体上产生芯片
10、整个宇宙是从一个起始点中诞生的,由此来得出一个粒子周期表
11、整个宇宙本身是个点,由此来得出一个基本力的统一理论
12、在原子核内部应当有一个由中子质子共同构成的外壳

第二部分:通过宇宙本身是个点来建立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
第一章:量子如何构成粒子与量子粒子种类
1.1(第1章第1节):整个宇宙是从一个起始点中诞生的
1.2(第1章第2节):深入相对论就会发现宇宙在个点内
1.3(第1章第3节):质量与体积的统一,都是建立在量子基础上
1.4(第1章第4节):宇宙空间的特点与粒子构成的特点
1.5(第1章第5节):粒子的种类与粒子周期表
1.6(第1章第6节):粒子的构成与粒子的蜕变、涅灭
第二章:粒子如何构成原子与宇宙演化过程
2.1(第2章第1节):电力、弱力、强力的本来面目
2.2(第2章第2节):原子核的结构与核外电子的排列
2.3(第2章第3节):原子核的衰变
2.4(第2章第4节):空间与物质的演化过程
2.5(第2章第5节):原子核的演化过程
2.6(第2章第6节):天体的演化过程
第三章:原子如何构成分子与各种能量活动
3.1(第3章第1节):物质,分子物体的构成与物理化学反应
3.2(第3章第2节):磁力,在弦基础上粒子具有磁力
3.3(第3章第3节):磁铁,铁原子的结构与磁场的展现
3.4(第3章第4节):光波,光波的波长,光波的一些特点
3.5(第3章第5节):电流,电流的一些特点,电流的获得
3.6(第3章第6节):电磁,电磁之间的关系与半导体

徐永海,住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新风南里10号楼6门501室,手机微信:18600229405,电子邮件:xuyonghai@aliyun.com,另一微信号:xuyonghai-1960。

 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