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来一个加餐,介绍一下《左传》是如何成书的,以及如何读《左传》。
《左传》的作者是谁,猜测很多,很多人都猜得很有道理,但也并没有过硬的证据。比较靠谱的说法是,像《三国演义》《西游记》一样,《左传》也是世代累积形成的。
《左传》的不同部分,风格差别很大。不大可能是一个人写的。有些段落非常难读,有些段落却清晰流畅,有些事件,《左传》记录细致、精确还毫无戏剧性。如果细致、精确而充满戏剧性,可能会让人怀疑是后人讲故事,但毫无戏剧性的精确,反而让人觉得,恐怕不是历史当事人或者能够接触第一手资料的人,是写不出来的。当然,故事编得很放飞的地方也有。
所以,《左传》是一部把很多不同来源的史料整合到一起的书。最终整合史料的人,并没有对史料大加改动,统一风格,只是按照时间线索,做了整理、编排。《左传》最终成书,即使真的有一个核心人物发挥了关键作用,他的工作也更适合称为编撰,编辑和撰写,而不是著作。所以,《左传》成书的时间,是在战国中前期,但保存在《左传》里的史料,有的还是春秋时代本来的样子。
《左传》的三种史料
大致划分,《左传》里包含三种不同性质的史料。
第一种,是各诸侯国正式的编年史。
各诸侯国的史官,有责任把刚刚发生的国内、国外的大事,按照一定原则,也就是“书法”记录下来。按照这个原则记录下来的史料,一般不会出错。而编故事,特别容易露出马脚的地方,就是时间错乱。
比如《圣经·旧约》讲亚伯拉罕到埃及,他的妻子撒拉美貌,被法老看中了,但按照《圣经》其他地方的记述,当时撒拉肯定超过65岁了,这怎么解释?当然基督徒对此会给出高端大气的解释,但其实就是故事没编圆。
《史记》讲褒姒的故事,周厉王末期,打开一个古老的装着龙的唾液的盒子,唾液变成了蜥蜴,碰到一个正在换牙的小女孩,女孩长到15岁莫名其妙怀孕,后来生下一个女婴,就是褒姒。到周幽王三年,褒姒被周幽王看中,从周厉王到周幽王,中间隔着共和的十四年,周宣王在位的四十六年,总计是六十年,褒姒比撒拉也小不了多少。这就是《史记》故事没编圆。
还有像《射雕英雄传》,连载版里的各种信息算一下,黄蓉比郭靖大二十岁。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。
很多时候,要辨析一件事是真的还是编的,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捋时间线。而《左传》在写重大历史事件,说实话当时有那么多诸侯国,历史线索真是千头万绪,可是《左传》的时间线,很少出问题。如果说《左传》里的故事是编的,那么编的人大脑也太强大了。然后,《左传》里有些小故事,胡诌八扯的,编得挺烂,正因为他小故事都编得这么烂,让人绝对无法相信,它竟然能编出如此严丝合缝的各国历史大事件。
所以只能认为,《左传》的编撰者手里,确实有可靠的历史编年资料。
第二种,大概是一些史官的私人笔记。
遵照书法,正式的编年史里,很多东西是不能写的。《春秋》“隐公元年”第一句话,就是很典型的例子。“元年春,王正月”,一个时间信息之后啥也没有,因为隐公是代理国君,所以它即位这事,就不写了。等到“隐公十一年”,又出现俩字,公薨。鲁隐公去世了,其实鲁隐公是被人谋杀的,而凶手是得到新国君鲁桓公的支持的,这事不体面,所以就不详写了。
再比如,鲁昭公十三年,楚国发生了一次政变,政变后,原来的楚王也就是楚灵王失踪。一个国王失踪,很容易引起人心不安,就怕他哪一天突然杀回来。新楚王为了安抚民心,在四月份就伪造了楚灵王的死讯,向国际社会通报。鲁国当然也收到了通报。实际上,楚灵王也确实是死了,但是死在五月份。鲁国的史书还是写死于四月,因为楚国发的通报是四月,鲁国就写四月,这是外交礼节,是对楚国的尊重。
到了春秋后期,吴国和越国崛起,这两个国本来都被视为蛮夷,他们之间的事也不怎么向中原国家通报,《春秋》作为正式的编年史,你不通报,我就不写。所以吴越争霸这么大的事,《春秋》里经常提都不提;《春秋》后期有一个现象,叫“配臣执国命”,就是一些只有士的身份的人,掌握了国家的命运,而根据官方史的记载原则,士是贵族的最底层,没有资格进史书,哪怕你都掌握了国家的命运了,没资格就是没资格。
假设你是春秋时代的史官,有些事你明明是知道真相是怎样的,可是按照规矩,正式的史书就是这也不能写,那也不能写,你会不会手痒?
正式的史书不许写,那就私下里写一份,信得过的人私下传看,或者死后给子孙后代看。《左传》里有很多这种官方史没法写的内容,而且不光是鲁国的,各国的都有。有人怀疑,当时的史官是不是有一个秘密的信息交换网络,国君和掌权的贵族出国访问,参加国际盟会,都是要带着史官的,所以他们是有机会建立这样一个关系网的。
只有官方的编年史没有史官的私人笔记,很多事的真相到底是啥,就无从了解。反过来,史官的私人笔记是否可信,首先要看它能否有效地填补官方编年史的空隙。
第三种史料的可信度就差得多了,就是一些历史传说。不过这种往往是最好看的,暂时不多说了。
《左传》史料的掌握程度
《左传》的作者对不同国家的史料的掌握程度,是不一样的。《左传》的作者不管是不是左丘明,但肯定是鲁国人。《左传》对鲁国史料的掌握程度比较充分。
此外,晋国和郑国的史料,官方史也好,史官的私人笔记也罢,《左传》的作者也都很熟悉。晋国是天下第一强国,郑国是列强争霸的关键,熟悉这两国的史料,是《左传》质量的保证。
南方大国楚国,《左传》的作者对它非常关注,而且对楚国君臣的记载,虽然是蛮夷,但往往相当正面,但是,关于楚国的内政,《左传》的记录很少有具体的时间信息。看来并没有读到楚国的官方史,司马迁倒是可能读过一些,所以《史记》里的楚世家,价值是比较高的。能够补充《左传》的疏漏。
对宋国和卫国的资料,《左传》作者的熟悉程度就要差不少。
奇怪的是《左传》对身边 的大国,鲁国的邻居齐国,史料掌握也有限。齐国的内政方面的内容很少。我们从《左传》里看不到齐桓公和管仲是怎样搞改革的。鲁国和齐国关系不太好,不知道是找不到资料,还是事情我知道,但这事你露脸了,我就懒得写你。
对于周王室的事,《左传》的作者不太熟悉,只有周王室出了乱子,周天子倒了霉,《左传》才比较关注。大概天子倒霉,是天下各国都喜闻乐见的大戏。大家都是这样一个吃瓜状态,这方面的素材比较好收集。
遥远的西边秦国的史料,《左传》作者所知有限,经常多年不提秦国一个字。而司马迁能读到秦国史料,所以《史记》秦史部分特别有价值。
至于东南地区的吴国、越国,《左传》资料最少,好在乱七八糟的传说也不少。不像《史记》,《史记》里的吴越史,小说意味就相当浓了。
《左传》把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史料,按照一条时间主轴,编排在一起。坏处是阅读难度变得更高。好处是很多发生在不同国家的事,彼此有什么关联,就浮现出来了。
怎么读《左传》
《左传》内容很多,课程很简略,要想真正了解,还得去读书。
首先关注三个版本:
西晋杜预的《春秋经传集解》(杜预集解/上海古籍出版社/1997),这个版本是古代对《左传》最权威的解释本,也是现存最早的注解,属于绕不过去的本子。
杨伯峻的《春秋左传注》(杨伯峻/中华书局/2017),杨伯峻先生积数十年之功,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及近代考古资料,对左氏《春秋》经、传作详细校勘、分段、注释、这个本子被誉为当代《春秋左传》集大成之全注本,当之无愧,也是现在影响最大的版本。
刘勋的《左传全文通识读本》(刘勋/中华书局/2023),这是今年的新书。杨伯峻先生的书出来之后,几十年来又有很多新的考古发现,这本书广泛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。这本书的排版特别友好,图片配得也很多,很多文字讲不清楚的内容,一看图就清清楚楚。既方便入门,又能带来提升。
发表回复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登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