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儿子同阻少年械斗
盐巴
我们乡镇的高中校门外,来了几十位社会少年,其中还有吸毒者。他们约了本校学生,要在学校门外械斗,有的提着长包袋,里面装的全是刀械。
邻居跑来告诉我,说我儿子也在其中。我立即上车,与妻子赶过去。
原来,儿子两边都认识,他一直在劝阻和调解。
双方各有几十人,在街道两边对峙着,都不肯离开,校方无人过问,情况十分紧急。
我问儿子:“只有你一人在调解,有把握吗?”
他焦急地说:“没有把握,都要砍对方的人,马上就要开打了。”
我问:“要我帮忙调解吗?”
他看了看我,没说话,显然,他不认为这是大人能调解的事。
“相信我,化解矛盾,大人比小孩更有智慧。我与你心情一样,不希望他们打起来。我不会给你丢面子的,不会低三下四婆婆妈妈,让我试试吧。”
儿子很无奈,也想不出别的办法,只好答应了。
我两边奔走,先摸清了外来少年的身份——他们是从好几十公里外的市区赶来为好友“报仇”的。
我又找到了之前打过两架的双方主要成员,问清了他们的背景和家庭情况。然后打电话,找熟人参与调解和警告,托付朋友联系部分孩子的靠山“老大”,再通过熟人联系他们的家长,一同劝散几位主要的召集人,不到一小时,成功化解了危机。
可是,儿子还在忧郁,他说:“估计他们还会来打的,因为都有了仇,都很不服气。”
“你还不放心,还要我继续调解吗?”
儿子这次对我有了信心,肯定地说:“要。”
之前,儿子在给外来少年派香烟,被母亲没收了。我还给了他,说:“今天,我允许你抽烟。”
我要儿子联系到了前两次双方参与打斗的少年,请他们来我饭店做客,备好酒菜招待他们。
双方代表如约而至。同桌吃饭,开始,他们都很拘谨和尴尬,礼让后,酒过三巡,便各自豪放起来。
我举许多实例,推心置腹地讲述我所经历和见闻的许多事,总结经验和教训,让他们明白:打斗不但不解决问题,还会令矛盾升级,令事态越来越糟糕,所产生的后果,或许会令自己和家人痛苦一辈子,到那时,后悔已经来不及了。
年少气盛的孩子们,借着酒劲,现出了极度愤懑与克制的表情。这时,我才真正了解,儿子想让我继续调解,确是很有必要的。
我无良策,也尴尬了一会儿。我找儿子单独谈:“你觉得,要怎样才能让他们都消气呢?”
儿子说:“要他们就消气是不可能的,他们都很气,估计这两天还会开打。”
从另一个角度看,这些少年似乎都很懂事儿,双方都对我和儿子的好意表示感谢,对我们的愿望表示理解,但是他们还在说着令我十分担忧的话:要我不要管了,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。
我不想放弃,仍不信:与儿子两代人合作都化解不了一场孩子们的打斗危机?
我又送出六张KTV免费消费卡,邀请他们都来玩,让他们成为我的朋友。他们都拘谨地笑了,开心举杯,向我敬酒。
同时,我又邀请来了一位双方都很崇拜的红黑两道都给三分面子的“知名”人士,他与我一同劝阻和警告,使得双方左右为难起来。
最后,大家一致认为:不能再打了。再打,会把矛盾激化,会被“知名”人士小看,会被警察抓捕,也对不起我和儿子的一片苦心。
于是,我建议大家握手言欢。大家都很激动,纷纷站起响应,一一握手表示不计前嫌。
当我们一起举杯,庆祝化敌为友的那一刻,我看到:儿子的眼里泛着泪花。
发表回复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登录。